Register {{ baseUserInfo.curr_enterprise_name }}
Quick publish
{{ notificationData.all_count > 99 ? 99 : notificationData.all_count }}
{{ website.name }}
{{ language.label }}
Congratulations

View Now
Congratulations

Go publish
支持更多拍摄场景,佳能推出小巧高画质专业级4K摄像机XF605
3 Last year
1,363
213
0
Comment area

2021年8月18日,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宣布推出一款XF系列4K专业级摄像机新品XF605。XF605采用了独立的变焦/对焦/光圈操作环,搭载了1.0型CMOS影像传感器并能够将4K 60P/50P 4:2:2 10-bit HDR视频记录到机内的SD卡上。XF605拥有可与佳能[1]XF系列旗舰机型XF705相媲美的高画质,机身重量却比XF705减轻了25%(约600克),长度和高度均缩减了10%以上,既兼顾了高画质,又增强了机动性。同时,经过强化的AF自动对焦和网络连接功能,使XF605不仅能很好地满足即时性报道需求,还能够广泛适用于移动性强的单人拍摄纪录片和采访拍摄等场景。

佳能专业级4K摄像机XF605
佳能专业级4K摄像机XF605

兼顾高画质影像与小型轻量化

XF605搭载了1.0型CMOS影像传感器和DIGIC DV 7高速影像处理平台,支持记录高质量的4K 60P/50P 4:2:2 10-bit HDR影像,并具备全高清分辨率下120P/100P升格记录能力。

此外,XF605配备了具有出色光学性能的红圈L级镜头[2],镜头采用了2片非球面镜片和1片超级UD镜片。镜头设计兼顾了4K高光学性能和15倍光学变焦(35mm等效焦距约为25.5-382.5mm),而且通过与广角附加镜“WA-U58”和长焦附加镜“TL-U58”(均单独出售)组合使用,可以覆盖更大、更宽广的焦距范围[3]

XF605支持HLG(Hybrid Log-Gamma)和PQ(Perceptual Quantization) 两种HDR方式,可根据用途进行选择;还支持具有宽广动态范围的Canon Log 3伽马,以方便灰度调整等简单的后期处理。新增的EOS Standard和EOS Neutral两种自定义图像预设,能够根据用户喜好的颜色和亮度提前设置。内置标准、动态和强力IS(开启/关闭)4种影像稳定模式组合,可根据场景和被摄体的抖动进行有效补偿控制。另外,XF605 内置转塔式ND滤镜,具有3种密度,可以实现多种影像表现力。

XF605的记录格式包含兼容广电MXF[4]文件标准的佳能自有格式XF-AVC和具有高通用性的MP4格式,用户能够根据拍摄目的适当选择。此外,XF605还支持同时在两张SD卡上同步记录不同文件格式、分辨率、帧速率的视频,便于用户进行备份或根据目的自由选择,可有效减少拍摄后数据编辑的工作量。

多种自动对焦功能和可操作性,让拍摄更舒适

得益于全像素双核自动对焦技术[5] (Dual Pixel CMOS AF),CMOS影像传感器上的每个有效像素都能够起到相差检测自动对焦和成像的作用,实现了高速度和高精度的自动对焦。XF605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利用了这一特性,首次支持对被摄体的眼睛和头部进行检测对焦,除传统面部检测之外, 实现了更准确、更稳定的被摄体检测和跟踪。

XF605的操作性方面也得到了提高,它与佳能电影摄影机EOS C70一样支持通过触摸面板进行拍摄操作和菜单操作,并在此基础上支持触摸回放操作。除了常规的播放/停止之外,还增加了搜索栏上的自由播放位置选择、快进、快退等,实现了更直观的操作和舒适的拍摄体验。此外,XF605还能够在LCD监视器和电子取景器 (EVF)上同时输出视频,并支持通过HDMI和12G-SDI 连接进行同步视频输出,为用户带来了舒适、便利的拍摄体验。

支持拍摄工作流程的网络功能

通过使用新发布的iOS专用移动应用程序“CTM[6]”,XF605可以通过有线[7]/无线的方式连接iOS设备并将已录制的视频代理数据和元数据传输到iOS设备上,然后再通过FTP传送到广播电视台或其他位置的FTP服务器,从而使广播电视的工作流程更快更高效。另外,由IPTC(国际新闻电信委员会)制定的与摄影相关的元数据News ML-G2也可以在移动终端上进行编辑和写入。

XF605采用了与佳能正在开发中的全画幅专微相机EOS R3[8]相同的新型多功能靴,通过连接由TEAC 有限公司开发的XLR麦克风适配器CA-XLR2d-C[9](另售),最多可支持全部4通道XLR音频输入,从而实现灵活的录音工作流程。

XF605支持佳能研发的串行通信控制协议NU协议,可连接控制器等外围设备,实现摄像头控制、画质调节等远程控制。同时,XF605在XF系列中首次支持USB通信标准UVC(USB视频类)和标准PTP(图片传输协议)。通过USB将PC和摄像机相连接后,能够通过USB线缆传输图像,用作网络会议的摄像头。另外,XF605更新了可以从 Web 浏览器远程操作的浏览器远程[10]控制界面,通过新设计的手机界面显示更详细的控制命令等功能,方便单人拍摄。

产品名称

发售时间

XF605

2021年10月下旬

 

[1] 为方便读者理解,本文中佳能可指代:佳能(中国)有限公司,佳能股份有限公司,佳能品牌。
[2] 佳能具有优秀光学性能的高端型镜头。
[3] 安装“WA-U58”时焦距为0.8倍,安装“TL-U58”时焦距为1.5倍。
[4] Material Exchange Format的缩写。由电影电视工程师协会 (SMPTE) 标准定义的一种视频格式。
[5] 测距区域最大约为CMOS影像传感器的80%(垂直)x约80%(水平)。
[6] Content Transfer Mobile 的缩写。计划于2021年10月中旬收费发布。未来将逐步扩展兼容机型。
[7] 通过有线连接传输数据时需要兼容的 USB 电缆(单独出售)。
[8] 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佳能官方网站。
[9] 详情请参阅TEAC Corporation 2021年8月18日的新闻稿。
[10] 支持未来免费提供的固件。

佳能集团介绍

佳能自1937年开始创业。秉承“共生”的企业理念,佳能以创造世界一流产品为奋斗目标,不断向多元化和全球化发展。目前,佳能的事业以光学技术为核心,涵盖了办公产品、影像系统产品、医疗系统产品以及产业设备及其他产品等广泛领域。位于东京的集团总部与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以及日本的各区域总部紧密联系,构筑了全球化与本土化有机结合的经营体制。1996年,佳能启动了旨在实现以技术服务社会,成为全球范围内被信赖、受尊敬的企业为目标的“全球优良企业集团构想”。(数据截止至2021年7月)

佳能(中国)有限公司介绍

佳能的中国事业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从最初的技术合作到独资建厂再到成立销售公司,经历了多种经营模式的探索。1997年3月,佳能(中国)有限公司成立,全面负责佳能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各项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已基本建成包括华北、华东、华南三大区域总部在内的13个分支机构以及展厅、快修中心、快捷服务站等,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销售和服务网络。目前业务范围涉及影像系统产品、办公产品、产业设备以及智能IT解决方案等多个领域,并在不断拓展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新业务。佳能(中国)深深植根于中国市场,致力于成为一家被中国人民所信赖、尊敬的企业。(数据截止至2021年7月)

消息来源:佳能(中国)有限公司


Share
Collection
Collected
Give the thumbs-up
Liked
The content is the author's independent opinion,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Matchexpo, and cannot be reproduced without permission
0
Matchexpo is an exhibition community platform for event & fair community in China, serving the essential functions of exhibitions, events, fairs, assisting ticket sales, visitor registration and booth reservation, allowing organizers to create, share, find and participate in activities, creating community space for organizers and exhibitors, finding their partners and helping them expand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Online support
Matchexpo: Event Marketing Platform International - Chinese Traditional - Chinese Simplified
| Matchpages Web Builder | Starify omni-Channel Chatbot
Modify certification Certification fee Certification method Certification conditions Certification naming Certification introd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