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ster {{ baseUserInfo.curr_enterprise_name }}
Quick publish
{{ notificationData.all_count > 99 ? 99 : notificationData.all_count }}
{{ website.name }}
{{ language.label }}
Congratulations

View Now
Congratulations

Go publish
被“委派”支教的这一年
2 Last year
4,759
738
0
Comment area

作为摄影爱好者,马雨用镜头捕捉到了许多与学生在一起的难忘瞬间

作为摄影爱好者,马雨用镜头捕捉到了许多与学生在一起的难忘瞬间

人们对乡土的怀念里,常有一个具象的寄托——乡村小学,它是个人意志成长的沃土,是看世界的第一扇窗口,更是童年真正意义上的乐园。但就像乡土情结一样,村小在现实世界里,正急速退出大众视线。乡村的大人和小孩都在往外走,村小失去了活力,颓势难以阻挡。

但是,现在有一所村小的课堂是这样的:

在“生命研究课”上,马雨的学生通常会按照兴趣,自己先提出课题,然后展开研究。面对“土豆和鸡蛋能否一起吃”的问题,马雨很快溯源,即一道本地名小吃——蛋包洋芋。接下来,老师和学生各自收集资料,调查两种食材的成分组成,分享独家获取的知识。最后,师生一起完成文字搭配剪贴画的调查报告。他们不深入探讨或进行化学实验,因为马雨面对的,只是一群小学五年级的学生。

来这所山里的学校前,伍绘敏想象中的学生,天真、羞涩、懵懂……”可上完第一节课后,就有个小男孩冲到她面前,大大咧咧地说了一堆“土味情话”,让她一时有点招架不住。她后来发现,男孩喜欢从社交媒体上收集“金句”,然后抄写到本子上背熟,就像她当年喜欢抄录歌词一样。这里的孩子,不仅是信息时代的参与者,还习得大量农作技能,他们会插秧、除草、施肥、收割,被告知不要遗忘与土地共处的智慧。

被“委派”支教的这一年

新东方的四名支教老师在田字格小学教室的走廊上;

由左至右:马雨、温守杰、张晨玉、伍绘敏

温守杰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是提高五年级学生的数学能力。来之前,他打听到五年级总共十多个学生,作为任教多年的新东方老师,他觉得自己“分分钟搞定”。但事情没想的那么简单。学生很多是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差,基础不牢靠,学习意愿低。他们困守在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鸿沟中,不远的将来,极有可能会在选拔性考试中落于下风。此外,这里的教师流动性也大,温守杰上第一节课时,学生们就告诉他,他已经是他们的第11位数学老师了。

张晨玉一来就扛起重任,成为三到六年级唯一的英语老师。她有一间专属的英语教室兼办公室,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不同时间段来上课。在这个布满英语装饰元素的空间里,学生们实现了沉浸式的英语学习。而张晨玉陪伴孩子的体验也很“沉浸”,她觉得,终于真正和孩子们在一起了,也终于“找到了自己”。除了在自我探索路径上迈出一大步外,她还和其他老师一起,接受了新东方委派的另一项任务——在课余进行乡村教育调研,以期将实地见闻化作具有启发意义的报告。

2021年二月末,这四位从不同城市来的年轻老师,相聚在贵州正安县兴隆村田字格实验小学(后简称“田字格小学”),开始接受为期一周左右的培训,学习这里独特的“乡土人本教育”理念,并各自认领了教授的课程。他们都是在新东方任教多年的老师,如今在新东方和支教理想的鼓舞下,参与到了一场创新乡村教育的实践中。

四位老师支教的大背景,是全国范围内乡村小学普遍衰败的现状。随着中国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乡村和孕育其中的乡村小学,走上了凋敝之路,农村学生纷纷去往更大的乡镇、城市求学。数据显示:我国小学在校生城镇化率由2001年的31%提升到2019年的75.8%,18年增长了44.8个百分点,这是大量农村学生“进城上学”的结果。从2001年至今,村小经历了政策下“撤点并校”的迅速消亡,到“慎重稳妥撤并”的节奏放缓,但整体风雨飘摇的局面并未改观。

田字格小学四周群山环抱,校长肖诗坚称它为“大山里的未来学校”,它是一所村小,但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村小。肖诗坚根据中国乡村的特点和中国乡村孩子的需求,创建了一整套包含课程及教学方法的教育体系。如今,田字格小学有70多名学生,其中有近三分之一是从县城“回流”的孩子,其创新的教学理念初具成效,可谓一道难得的“村小之光”。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2020年年底曾来田字格小学调研,肖诗坚向他倾诉了学校的困难,“学校的老师擅长做研究,但缺少授课经验。希望借助俞老师的影响力和新东方的教育资源,号召优秀的老师前来支教”。俞敏洪被学校独特的教学理念打动,同时在思考如何将这种立足本土的教育复制到其他村小,而新东方又该如何发挥拥有优质师资的长项。

于是,几个月后,新东方向全体教师发出号召,推出“保职保薪”(新东方保留教师岗位,并支付支教工资)项目方案,鼓励老师们参与田字格小学支教工作。经层层选拔,四位老师脱颖而出,远赴他乡,开启了为期两年、注定会留下印记的支教人生。

 

马雨 | 我以前只触碰到了教育的冰山一角

立冬过后,南方冬天特有的湿冷开始如游丝般缠绕各处,从折起的被子缝隙间,到晨起山中升起的薄雾里,均有迹可循。这让马雨回想起刚来时的情形,他把所有的防寒衣物,包括冬天的棉被,都从北京转移到了田字格小学,但睡在没有暖气的床上,被子似乎变得越来越薄。第一天夜里,被冻醒几次后,他钻进了睡袋,又用被子裹住睡袋才勉强入睡。热衷户外运动的他,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在室内用到睡袋。其他三人的情形大同小异,刚来头几天,大家想出了各种在湿冷环境中入睡的办法,直至收到网购的电热毯和新东方公益基金会寄来的电热暖风扇,睡觉才变得不再是个问题。

现在,马雨早已习惯支教生活。唯一会让他在意的,是这里漫延四季的潮湿,衣服晾不干,书籍靠墙会发霉。不久前,他又发现枕头内胆里出现了霉斑。但问题不大,他也看到了好的一面,“至少冬天不用涂润唇膏了”。

在新东方,马雨教的是出国留学考试的数学。原本因为学科不匹配,他没能成为支教老师中的一员。后来有人退出,田字格小学的校长考虑到他有教学经验,又会写作、拍照和做视频,便向他敞开了田字格的大门。失而复得后,马雨的支教热情终于有了安放之处,哪怕学校暂时没有安排他去带基础课,而是去负责学校的宣传事宜,任教一些特色课程,他也乐在其中。因为在他看来,支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他正好可以从别的视角进行体验和观察。

即便拥有6年教学经验,但遇到小学生,马雨还是成了“小白”,与他们相处一度让他“感到头疼”。以前,他耐心、好脾气的性格,是他教大学生时的优点。来到田字格小学三个月后,他发现学生们开始不断打破师生间的界限。课堂上,有学生会把玩笑开到动作、语言,甚至态度上。一个五年级学生在课上故意踩他的脚,一个四年级学生插水稻时对着他的相机镜头甩泥巴……而他笑着发怒的回应方式,似乎又助长了他们的调皮气焰。

面对与先前完全不同的学习群体,马雨既能感受到学生们天真烂漫的一面,也困惑于“他们的脑回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他最直接的感受是,自己以前所有的教学经历,只触碰到了教育的冰山一角,在教育面前,他成了井底之蛙。如何设计教案和课程,以何种态度面对学生,课堂纪律怎么拿捏,挑战接踵而来,他全力以赴。

经过一段时间探索,马雨找到了应对之策。其关键,是维持住老师的身份。面对低年级学生,他可以放任他们“抱大腿以示亲近”,但读绘本时拿书、翻页的“权力”只能掌握在老师手中。他会对他们说:“虽然这也不可以,那也不可以,但是宝贝我依然爱你。”在高年级学生那里,他给他们划了一条课堂“底线”——平常可以玩闹,但上课铃响过后,“课堂是神圣的”就成为法则。如此一来,马雨的“头疼”才慢慢消除,他也觉得,自己终于步入正轨。经历与学生的磨合过程,马雨甚至想到了两年之后,当他完成支教使命时,会有一条新的路出现在眼前。他已经决定好,到时要去学习儿童教育和发展的相关知识,自学也好,读研究生也好。总之,他对儿童教育的热情已经被点燃。

第二个学期,马雨的支教轨迹再度发生变化。由于临村黄渡村小学的英语支教老师空缺,在校长的安排下,他临危受命前去任教。马雨一开始不忍与田字格小学的学生们告别,他们之间的情感纽带好不容易才变得牢固,自己的离开,可能给孩子们带来心理上的创伤。一位任教多年的当地老师看到了马雨的顾虑,他让马雨不要因离开而感到难过。一方面,这里的孩子早已习惯了流动的支教老师,另一方面,他们总在被新的东西吸引,遗忘速度比想象中的要快很多。好在两村相距不远,每逢周末,马雨常会回到田字格小学,他想让那里的孩子们慢点忘记他。

 

伍绘敏 | 公益可以成为一种习惯

在田字格小学的教师宿舍住了不到两周,伍绘敏就搬出去了。她是四个人里唯一已婚且有孩子的,丈夫也在新东方当老师,两人原本同时申请了支教,但因丈夫所教学科不涉及小学阶段,最后只有她一人入选。来支教,三岁的孩子怎么办?家人给了伍绘敏最大的支持,他们决定,让伍绘敏带着孩子和孩子的奶奶来支教,孩子爸爸每月来探望。所以,伍绘敏自己先安顿好后,便租了学校附近的民居,接了孩子和奶奶过来。

听说伍绘敏要去支教,她的父亲第一时间给女儿打来电话,鼓励她在乡村“多多发光发热”。伍绘敏知道,自己对公益的热情,有一部分就传承自父亲。记得读初二那年,父亲跟她闲聊时提及,自己在资助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那孩子学习刻苦,她父亲是从电视新闻上看到相关报道和联系方式的。今年9月,她父亲又告诉她,他正在资助一个凑不齐学费的大学生。事情虽小,但伍绘敏很受触动,“发自内心地觉得这种行为很对”。

公益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于个人而言,可以成为一种习惯。上大学期间,伍绘敏在一家教育公司实习,她在朋友圈看到一条求助视频,一个身患白血病的孩子正向社会求助。于是她发动身边的老师们一起捐钱,大家纷纷响应,有的老师还联系到了电视台,通过新闻报道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了这个孩子。也是在实习的地方,伍绘敏第一次接触到了公益性质的辅导班,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可以免费或优惠入学,她从行业氛围和同事关系间,看到一种难得的“幸福感”。

毕业后,伍绘敏选择在新东方当老师,并一直参与到新东方的不同公益项目中——曾与西部乡村地区的儿童结对,展开一对一助学,通过远程交流、实地探访等形式,成为一个孩子的“大朋友”;也曾报名“公益阅读课”,前往丹寨与当地老师们切磋交流,分享教学理念。但她觉得还不够,与乡村孩子接触下来后,她发现,他们拥有更强的求知欲,也更需要帮助。当新东方招募田字格小学支教老师时,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学生们的“乡土课”是亲身实践的播种与收获的过程

田字格小学设置了不少特色课,伍绘敏没有去教擅长的英语,而是选择去挑战“乡土课”。她带领学生去认识农田,探索和观察这一隅之地的动植物生态,学习农具的使用方法,还与孩子们一起种水稻,最后收获了亲手种下的粮食。除此之外,她还是学校“手工坊”的老师,同时负责学校学生会和少先队。这些,都是她以前从未有过的体验,让她看到了教育上的更多可能。

2021年7月,国家推出“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政策(以下简称“双减”)后,在教育机构任职的大批老师纷纷陷入职业危机中。伍绘敏“一点都不慌”,有了田字格小学的支教经历,她似乎更理解政策制定的出发点,也开始真正进行启发式教学,抛出问题给他们,引导学生去思考。她想,自己完全可以适应这个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伍绘敏的支教工作只持续了一个学期。来到田字格小学一个月之后,她的结石病复发了。她先是吃药缓解,计划利用暑假进行第四次手术治疗。没成想,学期结束时,病情有加重趋势,医生更是建议休息一段时间。迫不得已,她只能跟学生说再见,带遗憾和惋惜离开。她没有把租的房子退掉,留下了厨房用具和部分生活用品,方便其他支教同事在周末来此做饭聚餐,改善生活。那个房子签了一年,她想,至少房子可以履行约定,完成它自己的使命,而她,只好把支教的理想留在将来继续。

 

温守杰 | 教育需要在课堂之外观察学生

每个周三和周四,在学校食堂和学生一起吃完晚饭后,温守杰会走进自习室,陪着住校的学生一起上自习。这里相对单调的生活,小学生标准的营养餐,以及与女朋友异地而居的处境等,都没有给他带来困扰。而让他“头秃”的,还是学生们的成绩。来到田字格小学后,他还被委派为学校数学学科的负责人,与其他老师一起,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因为压力大,温守杰一度大把地掉头发。

一开始,在五年级学生的数学课上,温守杰讲了学习规则,提出课堂要求,让学生们熟悉班规,给他们布置与学习阶段匹配的课后作业量。学生们用“下马威”回应他,当着他的面,他们将他和以前的老师对比,说以前的老师布置作业少,经常和他们玩,还不会批评他们。还有学生课后跑去给校长“告状”,说数学课无聊、听不懂、难度大。有段时间,温守杰被迷茫与自我怀疑缠身,师生双方陷入了一种僵持的状态中。

是什么塑造了学生们现在的行为习惯?同事和校长建议,要在课堂之外观察学生。于是,温守杰数次进行家访,很多个“不理解”终有了答案。为什么这个学生写的字是歪的,那是因为他家的书桌就是歪的;为什么那个学生上学总是不专注,可能是因为家里大人动不动就呵斥打骂他;为什么这个学生的书总是乱摆乱放,因为他家里就“乱糟糟”的。此外,学生中有人数众多的留守儿童,这样的家庭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就藏匿在学生一举一动的蛛丝马迹中。

温守杰意识到,是自己对学生的要求太多了。他于是主动打破僵局,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修改教案,挖空心思设计课堂活动,进行教学反思。顶住压力的一个学期之后,他看到了学生们的进步。他们不再抗拒作业,选择题不再随便选,解方程题目下方也不再是空白一片。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虽然整体平均成绩不高,但出现了90分以上和85分以上的两个优秀学生。这个学期,原来五年级学生走进了六年级毕业班,师生间的罅隙早已消失,他们正为取得更大进步而努力。

温守杰在这学期接管了全校的教研工作,比上学期更忙碌,任务也更重了。不过,他仍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因为在教学方法创新上,他已经开窍了很多。比如,给一年级上数学课时,他会带上菜苗和红辣椒去上课,先从讲故事开始——早上去农场里摘空心菜和辣椒,结果遇上了名为小黄和小红的菜虫,它们大胆地偷吃摘到的蔬菜。接着,他把减法运算引入其中,学生们很快被调动起来,生硬的概念定义被消解,学生们开始用自己的话来阐释何为减法。

留下来的三位老师迎来了支教生活的又一个四季交替

“除了学习,孩子们的成长环境,以及从这样的环境中诞生的心理状态,都应该是我们需要去关注的”,渐渐地,“教书育人”四个字在温守杰那里越来越具体,而不仅仅只是一个高尚的概念。他继续沿着自己严格中带着温情的教学路径前行,成绩是一方面,帮助学生构建健全的人格,或者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也同样被放在了他的教学计划中。

温守杰的支教选择还交织着理性与感性。早在大学时代,他就有了支教的想法,无奈当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公益组织,如果仅凭一腔热血,会连自己的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支教只能成为一种情怀。而在新东方,因为有“保职保薪”的支持,温守杰想要奉献爱心的想法就有了现实基础。这在他看来,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公益行动,人首先都需要吃饭、生存,然后才是帮助他人,进而可以接触更大格局的公益事业。他有幸,正在参与其中。

 

张晨玉 | 陪伴孩子也是发现和认识自己

2021年11月的第二周,田字格小学一学期一度的“家长开放日”如期举行,张晨玉一早就梳理了整个活动的流程,将注意事项等细节通知到各班班主任,然后就把注意力放到了学生们身上。在“家长开放日”上,学生志愿解说员是真正的主角,他们会带着前来参观的家长,走进学校的各个空间,将他们自己视角里的校园展现给大人们。而大人们要做的,是陪伴孩子度过一天短暂的学习生活。

也是在11月初,张晨玉在自己的个人微信公众号里写道:“当了快八年的老师,终于明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需要跟孩子们真正在一起,你才能找到自己。”现在,她把所有的教学心得都归纳为两个字——“陪伴”。在新东方时,她总觉得自己和学生们相处的时间不够多,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在周末见到孩子们。于是,当看到田字格小学招募支教老师时,张晨玉不假思索地报了名,一个藏在她心底的梦终于要见光了。

一直以来,张晨玉觉得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很简单,即与学生一道成长,发现生命的不同面向。她喜欢亦师亦友的教学氛围,老师哪怕不用所谓的“技巧”和“段子”,也能和同学门打成一片。回顾自己的不同职业阶段,她总结:在新东方,她磨砺了耐心,提升了专业度,也找到了自信;而在田字格小学,她看到了教育的更多可能性,心中的敬畏感再度加深。

学生中,有数十个是从城市里来的。其中有个孩子辗转过很多个学校,一度只要听到“学校”两个字就会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妈妈带他来到田字格小学后,大山里的学习环境很快让孩子着迷。张晨玉的判断是,老师与学生共同在这里营造出了契合孩子自然生长的氛围,在这样一个天地里,他再也不用直面之前的那种强迫了。

一个学期下来,张晨玉观察到了这个小孩身上的变化,尽管他上课时还会有各种小动作,控制不住自己,但至少在心理上不再抵触学校。他开始跟其他人玩,也会参与到学习中,融入了“与同龄人在一起”的学习生活中。张晨玉明白,教育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她相信这个孩子终有一天会实现健康成长。

张晨玉的宿舍

在田字格小学,一次四季轮回,刚刚发生在张晨玉的生活里。从她到来的那一刻,就被这里人文和自然环境所吸引。学校迎接他们的聚会上,老师们朗诵起了诗歌,而她宿舍不大的窗户,就像一面画框,里边起伏绵延的山丘与天相交,在不同的时节渲染出各异的颜色。“在这里,基本上只要拍照,背景就是山”,张晨玉不时被这里满屏的自然气息打动,而土生土长的学生们总是习惯忽略,她因此让学生们去感受自然的力量,把对家乡的观察融入课堂,让教育获得扎根于脚下大地的力量。

陪伴孩子们的同时,张晨玉也想到了告别。“铁打的支教,流水的老师”,她曾经把这句话写在了给新东方的总结报告里。想到可能会给孩子们带来的心理落差,她就心里难受,尤其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他们与老师在心灵上的联结,要更为紧密。所以,她争取更多地陪伴孩子们,和他们做游戏,打乒乓球、羽毛球,一改自己不擅长运动的形象,同时开始有意无意地渗透,老师总有一天会离开。“这个时候说,虽然他们一点都不上心,但将来事情发生了,就不会那么难受了”,至于现在,张晨玉越来越享受被“委派”的支教人生,和孩子们在一起时,他们也会教育她,整个过程中,大家都在成长,感觉妙不可言。

来源: 芥末堆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Share
Collection
Collected
Give the thumbs-up
Liked
The content is the author's independent opinion,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Matchexpo, and cannot be reproduced without permission
0
Matchexpo is an exhibition community platform for event & fair community in China, serving the essential functions of exhibitions, events, fairs, assisting ticket sales, visitor registration and booth reservation, allowing organizers to create, share, find and participate in activities, creating community space for organizers and exhibitors, finding their partners and helping them expand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Online support
Member Publishing Platform: International - Zhongfan - Chinese Jane
| Gather pages to build a station | Xingguang Foreign Trade Marketing System
Modify certification Certification fee Certification method Certification conditions Certification naming Certification introduction